社區家政班測試用台灣小麥製作麵包

第一次嘗試的地點在員山的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的阿蘭城,因為這邊有標準的烘焙器材與場地。所以,就藉由社區的活動同時來做第一次嘗試。所以,在過程中,不斷嘗試酵母的品種與發酵時間,來嘗試看看怎樣做會比較好看、好吃。同時,在秀玉姐的協助下,也讓社區的媽媽可以一起參與麵包製作的學習。



台灣小麥的筋度通常較低,要做出一般市面上的麵包並不容易,因為會塌掉變扁。這是阿蘭城同樂社區家政班頭秀玉姐嘗試幾次後的心得。

台灣做麵包的技術,在世界也是知名的。而我們要嘗試的是讓更多人能明白自己的糧食來源。過程中,社區媽媽也提到進口麵粉的高筋麵粉做起來的麵包比較好吃。這讓我們面臨ㄧ個就是好吃的定義與適料適做的問題。


於是,聰明的媽媽,將南瓜加入麵糰一起攪和。發現這樣似乎可以減少麵團發酵後塌掉的問體(有些還是會)。同時加入南瓜這種台灣大量種植的瓜果,也是一種食材的充分運用。


推廣農作物有很多方式,如果以教學的角度,讓更多人學習到烹飪烘焙的技藝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那自然而然採購在地食材的數量就會全面性的提升。


安心是消費者的權益與義務,多ㄧ份行動的力量,也就多ㄧ份對土地的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