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案修改說明 } 關於台灣小麥簡史

各位關心幸福果食 麥田圈計畫的夥伴們  您好 :

 

募資專案開始至今,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針對麥田圈計畫的執行也激起了不同的想法,

要先感謝 文青別鬼扯 對專案內容的指正,

關於台灣小麥種植簡史我們誤植了相關年代資訊,要特別更正向大眾說明 :

 

1940年二戰後國民黨遷台.....。應是1945

1950年美援輸入小麥...。應是1963

1995年加入WTO….。應是2002 (1995年是WTO成立)

以上內容是以 「麥」擱來啊:台灣近代小麥栽植史 為依據,大家也可閱讀原文更了解台灣小麥的栽植史。近期上下游也做了 台日小麥復興之路專題報導,是對目前台日小麥發展做了詳盡的整理。

我們想說做這件事情的初衷不變,發展三級農業是我們從稻田裡的餐桌就開始的計畫,目的是讓大家重視台灣農業,找回農業的價值,也讓農民除了一級生產的收入外,能有額外的三級服務收入。

至於有民眾提到,一公頃就可以生產2.2~2.6公噸的小麥,為什麼要做一個百公頃的麥田圈計畫? 百公頃是我們這次與農友租賃的麥田圈製作「範圍涵蓋」,並非生產面積,以目前的條件,我們沒有能力號召民眾到可一起契作的單位。當然,越多人參與,能產生的影響與衝擊是更大。

以上,再次感謝所有朋友的關心。

也歡迎至 稻田裡的餐桌計劃-幸福果食 粉絲團時刻了解我們關心的議題。

ps:有朋友對"麥田"裡的餐桌與"稻田"裡的餐桌有何不同有疑問,我們也於專案內容做了補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