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媽媽深夜習題:10 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推薦文

文/朱天心
攝影/蔡雅婷


假日逛市集、花市時,你可能看過志工媽媽帶著一群小狗鼓勵民眾認養;你也可能偶爾在流浪貓狗聚集的河濱公園、橋下或郊外,看過愛心媽媽帶著食物認真的餵養這群無家可歸的毛孩。

她們被稱為「愛媽」,和上下學時校園旁幫忙照護小朋友的愛心媽媽不同,她們關懷的對象,主要是被棄養、或四處流浪的貓狗。不願流浪狗挨餓,她們每天都要準備大量的食物,跑好幾趟四處餵食;不願流浪狗問題越來越嚴重,她們盡力將眼前每隻狗都抓去自費結紮。不願牠們在外受凍、被捕走、被欺負,愛媽自己想辦法在市郊山中建立收容所管理照顧。

她們做的每一件事,背後都有龐大的開銷,侵蝕著愛媽們的時間、體力和金錢。為了省錢,四處收集學校吃剩的營養午餐、菜販的剩肉;自行撿鐵片、塑膠布為狗狗蓋起遮風擋雨的收容所。長期下來,多數的愛媽都犧牲了睡眠休息與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甚至犧牲穩定工作,但不管再累,嚷嚷著要休息了,她們還是咬著牙撐下去。


然而,她們卻也招來外界許多的質疑與誤解。「沒有能力就別做嘛」、「喜歡養狗就帶回家養」、「要餵,不要在我這邊餵」;甚至愛媽就是無理取鬧、撿破爛、因為餵狗造成環境髒亂與流浪狗大量繁殖、愛心泛濫卻製造更多問題……等汙名化,讓她們在忙碌的照護流浪犬生活中,還要花費心力對抗外在的威脅,例如民眾向公部門檢舉、附近住戶的抗議、有人對狗下毒等等,遷移是家常便飯。


明知餵不完、撿不完、救不完,卻還是硬把這些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是許多人長久以來對愛媽的疑問,事實上她們不是不明白,只是因為無法閉上眼,輕易轉身離開。


《狗媽媽深夜習題》是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多年來觀察採訪這群默默為毛孩奮鬥的愛媽們的記錄。作者用10個故事刻劃出10種不同樣貌的愛媽,以及她們的故事所反映出台灣流浪動物的種種問題根源。但與其說本書是要為愛媽正名發聲,不如說是希望向讀者拋出了一連串值得思考的議題:為什麼台灣社會的流浪動物問題會長期處於無解狀態?除了政府的不作為之外,大眾的漠不關心是否也是關鍵?當數量如此龐大的苦難生命境式交由部分愛心媽媽來負擔時,她們的力不從心是否也就成為某種必然?當愛心媽媽決定與弱勢的動物站在同一邊時,似乎也就決定了她們同樣淪為弱勢的命運,面對這樣的現狀,如果這一切是我們所不樂見的,那我們又能為她們/牠們做些什麼?


我們可以在書中看見愛媽面對艱難處境的堅強無畏。也可以看到在捕捉、認養與安樂死之間,流浪動物問題還有更多現狀值得我們關心與思考。或許你不見得完全贊同她們的做法,或許熱愛動物的我們也都無阿做到他們的付出,但是著理解多一些,善意多一些,也許我們都還可以為這些毛孩子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