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用頂尖 2%的人在經營他們的奢侈品牌,那台灣呢?」——專訪前LV總經理 石靈慧教授

brandingxv_Lynn_03

前台灣區LV總經理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想像中的樣貌應該與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的時尚總編輯米蘭達相去不遠。然而,推開玻璃大門,迎面而來的卻是一位打扮時尚,笑臉盈盈的優雅女士。

台灣需要的不只是設計師,還有美感經理人

退休後受文化大學邀請,轉任教授的石靈慧。聊起台灣的時尚產業,言語中透露出淡淡的的憂慮。「台灣很可惜,台灣的時尚設計師很棒,但他們需要懂得如何經營品牌,如何行銷。然而,只有概念是不夠的,他們缺乏一個有能力去把不同背景人才組織起來的人,一個可以幫助品牌成長的美感經理人。台灣時裝界總是習慣單打獨鬥,大部分的設計師仍享受一個人孤獨創作的過程。」

言談中,教授對於幾個在國際間發光發熱的台灣時裝設計師也不禁讚嘆。台灣幾乎都是微型創業家、個人設計師,很難與大品牌競爭,但像溫慶洙,陳季敏等人卻運用極少的資源在國際間發光發熱。教授點出了他們的共通點 – 除了是時裝設計師外,也是公關大師.、廣告大師,攝影大師。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操作一個品牌!

話風一轉,石靈慧教授也提到。台灣設計師的兩難與矛盾:「設計師很孤獨。他們到了某一程度只相信只有靠自己才能繼續走下去。有時候,他們太過自我了,因為他們覺得唯有擁有自我,才能擁有好的作品。但讓一個設計師發光發熱的關鍵,是在後面支持的團隊。」

brandingxv_Lynn_02

「舉例來說: Louis Vuitton 設計總監Marc Jacobs ,能在時尚界發光發熱,正是因為背後有著專業品牌經理人在為他打理一切。所有關於如何經營品牌,如何讓時裝商品化的過程都是由Marc Jacobs背後的團隊在運作。Marc Jacobs甚至不自己親自設計,只負責挑選。直白一點,Marc Jacobs 是公司的其中一名員工,所以某一程度上他必須聽話,但這樣也有好處,設計師只需要專注在時裝本身。」

設計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創作家

「我常常在跟設計系的學生聊天,我發現他們都沒有品牌市場的概念,商品要買給誰?要去哪賣?誰會喜歡你的作品?你必須先思考這些問題。然而,他們通常想的很廣泛,或者就只想做自己心中的設計。」

經營品牌需要的是團隊的力量,在一個團隊中,設計師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團隊裡面的唯一。經營個人品牌亦是如此。可惜就她所見,台灣設計師還是喜歡自己決定很多事情。也許是因為台灣教育體系都是從創作方面去引導,大部份的設計師還是有著過多的浪漫靈魂,把時裝當作一種藝術,在茫茫道路上尋找自己的繆斯。

讓顧客與品牌站在同一陣線,顧客就是品牌的最佳銷售者

街道就是最佳的曝光地點,顧客就是行動模特兒,所有大品牌都想盡辦法讓客戶成為最佳銷售者。經營時裝品牌,賣的不是生活日用品,賣的是渴望,用產品啟發別人的夢想。我們沒辦法透過市場調查去問別人想像中的東西、想要的東西,要帶給顧客的是前所未想,從未想像的東西。設計師就是啟發別人的魔法師,時裝應該帶給別人驚喜,而不是衣架上另外一件相似的衣服。唯有這樣,顧客才會期待下一季商品。

brandingxv_Lynn_01

台灣時裝品牌的新出路

教授點出,台灣設計師要重新刷亮眼睛,看看手上有哪些可用資源,才能在一片紅海中突破重圍。對此,她也給了一些方向與看法:「我們有故宮,我們從小學習中華文化、·歷史,所以我們在中華文化裡面挖掘材料是相對容易的;而台灣也是一座科技島,時裝的下一步應該跟科技做結合。台灣很可惜,有很好的技術,也開發出這樣的織品來,但還看不到這樣的成衣。」

基於這樣的理念,教授希望透過《名牌學》這本書讓讀者了解如何經營品牌,也透過這本書讓手中握有資源的人知道,投資品牌並不是豪賭,更不是賠錢的生意。讓他們願意資助有心經營品牌的人。

離開前教授丟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法國人用頂尖2%的人在經營他們的奢侈品牌,但台灣頂尖2%的人卻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一種刻板觀念。」

了解更多:《石靈慧的名牌學》Facebook 專頁

募資專案:【名牌學V1】宇宙快遞出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