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那天,你站出來為自己發聲。而面對改變,世代之間還有很多路要走,像是你沒辦法消除阿公阿嬤的藍綠視野,或是國道收費員永遠不會浮上你媽的臉書。這些你在乎的事情,他們卻看不到,當然無法理解。世代溝通的困境,是該改變了。










資訊接收的方式不同、資訊接收者不同,看到的世界隨之不同。

網路力量讓「社會運動」、「獨立媒體」對青年而言不再陌生;然而他們越往前進,卻發現長輩們對社會的認知,與他們所見差距極大。

檢視中壯年世代慣用的傳統媒體,我們希望在他們慣用的「資訊管道」中做出改變。讓他們接收多元觀點,而不僅為主流傳統媒體所壟斷。

以報紙而言,「夾報」就是個解方。

[ 問紙 Vol.09 ] 在大選前,整理台北市長候選人的跳票政見


[ 閱讀更多線上版問紙 ]


問紙要突破網路媒體的限制,實際地影響離線世界中的傳統閱聽人。每週以「夾報」方式出刊《問紙週報》。

當報紙訂戶在閱讀報紙的時候,讀完頭版、貳版等重大新聞後,發現報紙中的「問紙」討論相同的問題,並且提出正反雙方的論述,邀請讀者進一步思考。

我們相信,當社會中更多人願意主動關心並思考社會議題的根本價值時,我們的社會將擁有更多實質對話的可能性。


問紙將同時在網路端發行電子版問紙、擴大散播率,邀請網友將問紙淺顯、專為傳統世代設計的內容,做為討論素材與家中長輩討論。透過網路媒介發揮更多影響力,問紙除了粉絲專頁與網站規劃以外,同時問紙團隊也撰寫文章投稿,較深入地討論社會事件:如死刑存廢政治人物返校任教等。最後,我們也將規劃網路活動,邀請網友們實際行動,與家人討論公共議題!



問紙編輯團隊由不同背景與專長的大學生與社會青年組成。每個人對不同議題進行瞭解,在每次開會時選擇出最有可能呼應報紙的新聞,或應該長期關心卻容易被報紙忽略的重要議題

問紙強調「平衡觀點」。

舉例,當主流輿論一面倒批判著柯文哲對女性的失言風波,問紙會想要點出不一樣的看法,像是這些批判中,是否隱含著對「櫃姐」的父權框架與貶意?然而我們在呈現時,會以雙方言論並陳的方式,告訴讀者「另一方」的想法。這樣的方式,同時也避免讀者不會一開始就被正面挑戰,而產生敵意。先讓他們看見有不同想法存在,再讓他因為被提問而稍微思考、選擇。


問紙不是一個傳達特定理念或意識形態的媒體。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問紙,補足傳統媒體所缺乏的非主流觀點。讓網路上我們所輕易接觸到的獨立媒體觀點,也能進入傳統媒體之中,被非網路族群看見。補足資訊,才是打破隔閡的開始。



當你直接被別人問到一個不曾想過、又覺得「自己應該要答的出來」的問題時,留下的印象與思考的深度一定都比較多。所以,就讓我們直接一點吧!


問紙最特別的情境在於讀者皆是訂報戶,當他們在翻閱報紙新聞時便會發現問紙。因此我們不需要作太多事件資訊的補充、專有名詞的解釋,而是著重於「換個角度想」跟「那你自己怎麼想」

過多艱澀的字彙對於問紙的目標族群來說可能是一個負擔;因此問紙希望以提問、提出觀點作為主要內容。當然我們也會在紙本與網站上提供關鍵字與進一步論述。



閱讀問紙後,讀者能夠快速瞭解同一個議題的不同面相(至少有正方與反方的主要考量),那然後呢?為了讓讀者可以進一步的行動,問紙會在文末提供一些簡單的動作,像是:搜尋「努力的種子」或是「與您的孩子討論購屋規劃」,讓他們能夠進一步將看似遙遠的社會議題,擺回自己的身上討論。



問紙募款成功後,每週發行 16,000 份,夾報於台北市中正區的訂報戶中,持續到 2015 6 (達成此區約 1/2 的訂報戶覆蓋率因為採實體印刷與夾報,問紙需要的預算較高。問紙希望透過群眾募資募得 20 萬元,邀請有志於改善世代溝通、媒體識讀的朋友,共同促成改變!

問紙是一場溝通的實驗:夾報、提問的模式,是否能作為解決世代資訊落差的方法。經過幾個月的夾報以後,再透過問卷、訪談等方式衡量對訂報戶產生的影響。實體印刷搭配夾報的運動模式目前並沒有被普遍採用,所以嘗試、試驗就是重要的一步,並希望可以將這些經驗分享給有相同目標的團體。

我們期待藉由這場活動,鼓勵更多人發揮影響力進行向上的溝通!






#各回饋項目 圖示及說明陸續新增中#

[ 問紙貼紙 ]

問紙將設計一款可以貼在 mac、PC 上,富有質感的貼紙,以彰顯「世代溝通」的重要性!您可以透過這張貼紙,感受到不同的觀點會帶來不同的畫面,不同的畫面則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世代之間,容易因為對事情了解程度、以及背景經驗的不同,產生意見分歧與不同認知。這張貼紙將提醒您「世代溝通」的重要性,究竟會是什麼樣的設計呢?請期待!


[ 問紙膠帶 ]


「問你媽啦!」、「問你爸啦!」雖然略帶嘲諷卻顯眼無比,代表著我們對世代溝通的關心。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它啦,不過通常建議使用在沒有錢的存摺或是學費的繳費單上。希望不會有人回你「朕知道了」。   

[ 問紙冊 ]


將每一期問紙集結成冊印刷,您可以收藏我們這段時間來的每次努力,將出現在報紙內的小小身影保存下來,是一本精美又簡潔集設計和社會議題於一身的極品回饋商品。 

[ 問紙特刊 ]


除了收藏每期問紙之外,同時搭配對應的新聞剪報與社會大小事。再編入團隊故事、計劃動機與成果等內容,精心排版的問紙特刊讓您一首掌握這半年來社會的脈動和不同的聲音

[ 鄉里座談會 ]

除了「夾報」以外,第一手進行世代溝通的機會莫過於「面對面討論」了!我們將與台北市的某些鄰里合作,舉辦座談會。邀請在地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們一起來讀報紙、討論公議題。在世代互動中,會發生什麼事情?邀請你來參與!

[ 換你提問 ]

您可以實際參與問紙團隊的運作,在編輯部的討論中,提出您認為重要的問題與觀點。語問紙團隊充分討論後,產出一個我們都覺得很棒的問題。您提出的觀點,將可能出現在接下來的報紙之中!

[ 掛名特別感謝 ]

若您樂意成為實現問紙計畫的重要推手,我們會將您的支持特別標示於網站、紀念冊等位置,讓您的參與更有紀念價值,以及略略表達我們的感謝之意。



問紙將採質化與量化並行的方式衡量計劃成果。我們會在夾報地區中進行抽樣問卷調查,了解問紙對於閱聽眾的親子溝通、媒體素養、公民意識有所影響。並搭配訪談、深入對話,記錄閱聽人的回饋反應。

同時,問紙也打算深入鄰里舉辦討論活動,透過影像方式記錄下世代互動、討論公議題的過程。這些都是我們將來做為衡量計劃成果的方式,也希望以這些紀錄將我們的經驗分享給更多有興趣的夥伴!

我們並不這樣認為問紙能快速、完全改變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將重點擺在溝通發生的過程。留下一個動機,即使無法馬上長出成果,仍需要有人開始經營。因此我們相信問紙的模式仍然是一個具驗證價值的計畫。



夾報真的可行!目前我們已經實際印刷並完成四期的夾報了!夾報流程的順暢性、以及每期問紙內容的即時性也一併確認了。我們發現,問紙討論的主題確實能夠對應到發刊當日的報紙內容,也確實有中正區的人接收到問紙給與我們回饋。經過試營運的驗證,我們確認這個模式可以持續進行,在讀者與報紙環境上發生一些影響。

[ 實體發行的四期問紙 ]

[ 夾報實況 ]

   




問紙是一群大學生與畢業不久的社會青年所組成的團隊。我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科系,擁有不同專長。

啟動「世代對於公共議題的理性溝通」,這並不是一個很新的議題。我們不需要長篇縝密、無懈可擊的論述,因為那些在網路獨立媒體蓬勃發展的此刻,我們並不缺乏。我們不需要抱有特定主張、強加觀點於讀者身上,因為那是論述者的工作;我們要做的,只是提問——用「你看得懂、我也聽得懂」的語言提問

問紙在做的事情很簡單,將一件事簡單地一直做下去,就可以變得不簡單。
世代溝通可以被改變,我們一起改變。


Risks and Challenges

  • [執行] #2015/01/01起,問紙團隊即開始進行「實體印刷」與「派送夾報」。雖然屆時募資期尚未結束,我們仍然會率先開始! #問紙的實體印刷期數與每期發行份數,將會視募資狀況進行增減量的即時修正,我們會盡可能地產生最大效益。以完整的走完六個月的實體發刊為承諾! [回饋] ※ 問紙貼紙、紙膠帶兩項回饋品將於2015/2/17前完成寄送;問紙冊、特刊因需配合2015/1-6月的每期出刊內容,又考量編輯與印刷時程,回饋品的寄送時間較晚,定為2015/7/31前完成寄送。 ※ 回饋品寄送費用台澎金馬地區由問紙負擔,若寄送地點郵資顯有問紙難以負擔之處,再與贊助人洽談寄送事宜。 ※ 問紙冊、特刊之內容與社會及新聞狀況相關,頁數則受實體出刊狀況影響。預計問紙冊約30頁、特刊50頁以上。以忠實呈現問紙計劃予贊助者瞭解與留念為編輯目標。 ※ 問紙鄉里座談會之舉辦地點、日期皆還在規劃中,預計於四月中舉辦於台北市的一個里中,活動進一步資訊會再告知贊助人、並討論確認細節。大致而言,我們希望舉辦一個輕鬆而不失實質討論意義的座談會,希望在會中能讓中老年們卸下防備心跟年輕世代產生交流,並讓我們將這些交流過程紀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