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為什麼歌詞寫,地球會變成咖啡色嗎?」紅十字會的Tim. 「因為氣候變遷!」孩子們答道。 「沒有錯,因為氣候變遷會讓地球發生許多災害,這些災害會讓地球變了顏色。」
2013氣候正義計畫 X 甘比亞內陸探險家
這世界需要更多年輕人,無畏懼的向前邁進,
我們就是力量。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需要立即行動!
The world need more youth on the road,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the power.
For our next generation, we need action now!
我熱愛這片土地,也熱愛純樸的人們,氣候變遷已是常態,雖然每年聯合國都在各地召開氣候變遷大會(COP),即使大家知道氣候變遷不分國界,但在冗長的會議上,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難有共識,因此創造了這次的行動!
雖然我國因外交因素未能加入聯合國,但台灣青年願意以世界公民的視野為國際議題付出,不僅是代表台灣,也代表國際青年對氣候變遷的無疆界行動,從實地訪查、串聯NGO到永續發展,每一步的親自執行與體會都是為氣候變遷盡一份努力。「以科技援助須調適的地區」就是簡要的氣候正義說法。
降低碳排放
降低水資源浪費
珍惜各種輕易取得的民生物資
提升更多人在世界公民上的意識思維
目標
1.「宣揚世界對低度開發國家的重視」繞行甘比亞一圈,喚起氣候變遷大會上,已開發國家對低度開發國家調適性政策的重視,並願意提出具體作為。
2.「海上建築」思考荷蘭海上民宅設計用於低度開發國家的發展模式。
荷蘭Waterstudio.NL設計的飄浮建築(floating building),售價千萬,不適合低度開發國家。
3.「國際串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與國際組織多方溝通,探詢共識,串聯行動,讓國際媒體看到青年行動早已是無疆界的視野。
4.「甘比亞實況」做為我國提供調適國家於在地操作的參考,使自己成為認知甘比亞部落文化的台灣人,提供資訊給未來要赴甘比亞執行科技援助的人做參考。
5.「原始林生態軌跡紀實」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存續,及其生態系現況。
6.「回台目標」座談、出版、學術、攝影展、公益活動。
我將此趟壯遊定義為「有任務的探險」,於甘比亞境內繞行一圈,並在三個半月考察歐亞非三大洲,途經三種氣候類型,從潮濕悶熱到乾燥寒冷,任務則是國際議題─氣候變遷,將聚焦在海平面上升的因應之道。
<pclass="msonormal">
任務實踐
1. 考察-
2. 整合-歐亞非國際連結
計劃安排先到甘比亞,再到荷蘭、英國,接著是北京,期間會與主要四個NGO碰面,他們彼此之間並不陌生,在COP大會上皆有共同參與關係,這次藉由本計畫向國際NGO傳遞資訊與想法,串聯國際NGO在COP上發表行動、宣揚理念。
Ø 台灣: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
Ø 甘比亞:Global Unification (The Gambia)
Ø 英國:英國青年氣候聯盟(UKYCC)
Ø 北京: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路(CYCAN)
3. 永續-執行綠色方案
這趟旅程將使用太陽光電轉換系統,搭配行動電源提供紀錄設備的電力支持,包括相機、智慧型手機、11吋筆電,若我順利達成,代表可行性高,如果大家都用太陽能充電器,那就可以減少對發電廠的依賴。我國與甘比亞有互設大使館,未來有機會做更多發展。
看圖說故事
這是地球縮影,包含天、地、海水、人類活動、植物。氣候變遷乃是以人為中心的議題,無論是COP大會上的外交代表,第一線的氣候難民,或是如我們每一位。是否還有人相信人定勝天,站在高處無懼天地?
海平面一旦發生平均氣溫上升一度以上,不僅極端氣候更加頻繁,海水將侵襲低度開發國家。眼珠代表著無形勝有形的大地元素,還記得國小老師說大自然有自淨能力,但看來人類活動早已破壞平衡,大家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眼珠的第二形像是我們的下一代,能想像15年後,當我們40~50歲時,孩子問我們:「你們之前都不知道氣候變遷正在發生嗎?」我答道:「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好嗎!」孩子:「然後哩?」
人類需要雨林,如果不被保護的地區都可以砍伐,如果人類與氣候持續衝突。我們需要植物,需要更多的植物,甚至有朋友Travor發想,設計種植物在肩膀上的方法,就像穿衣服一樣。
2002年起,「氣候難民(Climate Refugee)」一詞正式出現在聯合國IPCC(跨政府氣候變遷因應小組)評估報告中。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預測,如果地球暖化持續惡化,未來40年,最多可能有10億氣候難民被迫遠離家園。
「海平面升高就在眼前索羅門島民面臨搬遷抉擇」,2013年5月7日,《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危機澳洲擬承認氣候難民」,2013年4月29日,《立報》
「氣候難民暴增爭取氣候正義刻不容緩」,2010年1月號《遠見雜誌》第283期
「被遺忘的氣候難民」,2009年12月《天下雜誌》 436期
從西非到西歐,文化衝突的感受將是這趟壯遊對我另一層面的意義,相信對於精神層面的提升,以及身為世界公民的智慧與價值產生跳躍式的體會。
關於我自己
蔡宗翰,26歲,從小熱愛大自然,爸媽也樂意讓我創造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在陽台種植、觀察生物、製造小型流域,11歲開始就在小冊子上用蠟筆、色鉛筆記錄下對生物的觀察,斑龜、蝴蝶、椿象,距今已是15年前,斑龜至今依然在陽台上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pclass="msonormal">
<pclass="msonormal">
<pclass="msonormal">
過去以各種機會踏足6國13座城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加拿大、菲律賓、新加坡。大學時自訂「走訪東亞主要城市計畫」,藉由有國際學術研討會、轉機、背包客旅行,這趟旅程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去年11月參加泛亞洲模擬聯合國會議(PAMUN),並於今年初參與台灣模聯協會舉辦的TMUNDA交流茶會,旅行的經驗加上MUN的參與讓我更加了解對國際情勢與持續接觸、交流的種要性。
<pclass="msonormal">
行前公開演講
‧ 2013/01/20【微講堂。跨界系列︰當創新遇上傳統】
‧ 2013/03/03【微講堂。跨界系列︰旅行。一錠行】
‧ 2013/04/09【荒野總會周周見︰2041 x 南極冰層演講】
‧ 2013/04/11【新竹荒野周周見︰2041 x 南極冰層演講】
‧ 2013/04/23【暨南大學國際文教週︰旅行的意義】
‧ 2013/04/26【微講堂。跨界系列︰世界行腳交流茶會】
‧ 2013/05/29【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專題︰氣候變遷與環境聯合講座】
‧ 2013/06/09【龍舟杯Hackathon】
‧ 2013/07/06【2013台灣青年氣候變遷工作坊COYTW】
<pclass="msonormal">
藝文創作有些許成果,文稿已在各平台發表,台北科大期刊、【雨林之心】為愛寫詩、教育部SHS計畫電子文庫、台灣工作坊文案。對藝術也有興趣,在眾多的藝術呈現方式中,自己會的是水彩和書法,也喜歡製作小型的裝置藝術。在此僅列出近期在SHS計畫、【雨林之心】的發表。
【電子文庫核能專題】臺灣目前之核能概況,2013/04/09
【電子文庫核能專題】核能之外的選項以及企業節能典範,2013/04/19
【電子文庫核能專題】青年訪談紀實「核四停建,然後勒?」,2013/06/23
【電子文庫核能專題】福島事故對我國核能的影響,2013/06/23
預算
旅費,在三個半月的旅程中需十五萬,主要開銷來自於西歐的旅途,西歐平均消費比台北高三倍,而我是很隨意的背包客,在餐費上可以盡量省,住宿會請NGO安排,但還是有部分自費的可能,地表交通會是主要的開銷之一。
裝備費,由於三個地區天氣不同,且至甘比亞內陸,戶外裝備與不同天氣相對應的衣物不可少,包括服飾、戶外用品、紀錄設備與乾糧,初估為十萬,8/1—9/14正值甘比亞雨季,氣溫平均27℃,天氣濕熱,潮濕的氣候與叢林地形為此旅程帶來不少探險元素,在需求上大致會與登山裝備類似,但會強調防水、排汗的特性。9/15-10/30西歐屬於較為寒冷的秋冬,11/1-11/15北京則是乾燥寒冷。整體而言,服飾的準備除了防水、透氣、排汗,還要有保暖衣物。
<pclass="msonormal">
機票,已由「世界公民文化協會」支持所有航程。
<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規則簡述
<pclass="msonormal">1.贊助時會請您詳列姓名與聯繫方式,品項一定會確實交到您手上!
這趟旅程不是為了我兒時的夢想或個人願望,氣候變遷不分國界,不分你我,你們的貢獻將確實的參與【2013氣候正義計畫 X 甘比亞內陸探險家】行動,台灣是一個島國,諸多平原、盆地將會在未來受海平面上升嚴重迫害,請支持這項行動,長期計畫將為海平面上升提出可行性方案。
<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
<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pclass="msonormal">
「有別於以往,我會在明信片黏附甘比亞沙子,並用甘比亞河水黏郵票,讓你觸動甘比亞氣息,並有我親自為你描述的甘比亞故事與祝福。」
「將甘比亞的沙土裝在小玻璃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去,但你可以藉由玻璃瓶來想像我們是如何地一起站在這片大地上。」
「將回台分享辦在舒適的特色Cafe',在Cafe'親自感謝每一位支持的朋友!夥伴!」
「每張皆親自題詩創作,或是小散文,以獨特的風格呈現印象文創,過去作品可參照上述藝文創作的介紹。」
藝品甘比亞 (遠自14,000公里的部落手工藝) 1000$
「探尋部落手工藝,不看擺設好的遊客紀念商品;我更想在部落找尋原創風味,而非量產紀念品。」
親歷甘比亞 (甘比亞炊食體驗營) 1500$
「經由甘比亞一行,學習傳統部落的亨調料理,感受沒有現代廚房的部落炊食方式,或許你以為很像BBQ,但我知道這完全是兩回事。理想安排為下午+晚上,在戶外分享我所有的旅途故事!有別於在Cafe'較為正式的氣氛,讓我們一起在月光下~輕鬆愉悅的場域中共享甘比亞時光。」
印象甘比亞(隱藏版-客製化唯一紀念) 2300$
「獨一無二的客製化作品。旅途中,由衷的發想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呈現我對甘比亞風貌或西歐的印象,呈現的媒介可能是杯子,或許是衣服、一幅水彩,也許是主題式的文創組合。」
地點: 台灣的任何角落。
將企業logo掛於隨行布幕 (結合回台計畫) 10,000 $
感謝大家瀏覽至此
我希望可以告訴大家
我要去做什麼?
為什麼是我去?
行動需要大家一同參予!
我會如何分享這趟壯遊!
有興趣都歡迎跟我聯繫喔!
留言信箱或FB訊息OK~
蔡 宗 翰
0972-022-869
d21320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