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紮根一甲子的台灣盲人重建院,致力於視障者之生活適應重建及職業訓練,協助視障者重返社區,進而找回適應生活的能力及技能。在長時間的努力之下,台灣盲人重建院的貢獻有目共睹;除了生活適應重建與職業訓練,自民國100年以來,開辦一系列多樣化的休閒生活課程與社區融合活動,課程性質多元,包括手工藝、才藝與體適能等成長學習課程,吸引許多視障者走出家門,踏入社會;透過社團課程,不僅增進了視障者的生活品質,也減輕家中照顧者的負擔。
社區樂活學習的推動,不但可以鼓勵視障者敞開心胸重新學習,在課程中藉由與其他成員的互動,能更快獲得資訊及其他服務的訊息,無形中建構一種溝通及交流平台;放眼南台灣較少有此性質之服務符合視障者的需求,本院於100年成立南部分院,期盼將社區化的服務往南延伸,邀請更多的視障者踏出第一步,開拓他們的視野,將樂活的概念運用於日常生活與終生學習上,提升自我功能與價值使視障者的人生可以迎向樂活美好的未來。
本院於南部提供社區化服務,優勢條件有以下:
一、 地理位置便利:
交通為身障者外出的主要考量之一,重建院南部分院地址位於市區博愛路上,鄰近公車站與捷運凹子底站,利於學員與家屬往返及接送。
二、 上課地點舒適安全:
大樓出入口及活動場域均安裝監視器且一樓設有警衛人員注意往來人潮,對於身障者之安全保障較高。內部場地大小約100坪,將其劃分為辦公區、會議室、上課教室等區域,空間彼此為互通以利了解成員學習狀況與個別需求便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三、
完善的資源連結:
本院於101年承辦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高雄市視覺障礙者社會重建中心」,主要提供定向行動、盲用電腦、生活自理與心理諮商等服務;在社團活動中,依視障者的個別需求為其連結重建中心的個別化訓練,讓「社區化」的樂活學習與「個別化」的訓練相輔相成,創造出視覺障礙者更完善且適切的生活福祉與服務。
機構介紹
民國40年,在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紐約總會(簡稱美盲會)的資助,台灣視障教育重建工作的啟蒙者,亦是本院榮譽創辦人─孫理蓮牧師娘的努力,以及許多地方熱心人士的支持下,台灣盲人重建院得以誕生。而台灣現代視障重建教育,在台灣盲人重建之父曾文雄先生獲美盲會獎助金留學回國後正式開啟。重建院致力於發展生活重建、職業重建、視障社區大學及社區融合活動等,期盼能讓所有視障者擁有一個嶄新及光明的未來。
一、宗旨:
(一)服務中途視障者重新踏入人群。
(二)學習生活自理、一技之長外,並活出自信。
(三)開拓視障朋友的生活領域。
二、 目標:
(一)建立正面的人生觀。
(二)生活獨立,不再成為家人的包袱。
專案目的
一、提供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屬於居處附近享有『社區化服務』,培養身障者多元化休閒生活興趣,並拓展其社會網絡管道。
二、培養身心障礙者嗜好與技藝,充實生活樂趣,另可展現課程學習成效,增加身心障礙者信心及自我價值的提升。
三、身心障礙者可藉由活動,促進身體機能、提升四肢靈活與靈敏度,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四、減輕家中主要照顧者的負擔,提供家屬喘息服務的機會。
五、認識身心障礙者之社會福利相關資源,提供身心障礙者轉介服務。
執行內容
課程名稱 |
課程內容/執行方法 |
招生人數 |
場地 |
陶笛班 |
1.採漸進式教學,從基礎建立至進階吹奏樂曲,進階班級每次學習一首新歌。 2.運用口訣及身體記憶,訓練手部靈活度、大腦記憶及聽覺感官。 |
10人 |
南院綜合教室 |
手工皂 |
1.每週教導學員一項成品。 2.宣導定位概念,增加觸覺運用。 |
12人 |
南院綜合教室 |
游泳班 |
1.透過游泳訓練視障者11感官知覺之運用。 2.採取密集課程訓練,一梯次為五天,分別開設初、中及高階課程,針對擁有不同游泳基礎之視障朋友設計個別化課程。 |
2-4人為一班 |
市立游泳池 |
日文歌唱班 |
1.以日文歌曲貫穿整年度學習計畫,透過歌曲增加日文學習之樂趣 2.運用歌曲加深日常用語的學習記憶 |
15人 |
南院綜合教室 |
歡樂歌唱班 |
1.依KTV排行榜歌曲,進行曲目教學之挑選依據,於新歌教唱後反覆練習增進記憶力 2.透過對唱歌曲增進學員以歌會友之機會,並學習互讓、謙虛精神 |
15人 |
尚未確定 |
創意料理班 |
1. 加入生活自理概念使學員獨力完成每道料理,回到家後也可自行操作 |
4人 |
南院生活自理教室 |
韻律體操班 |
2. 透過運動可維持身體健康、延緩老化及增加正面情緒反應,保持愉悅的心情 3. 針對不同個案體能狀態給予個別化之運動處方籤,讓學員不只在課堂上可以運動,回家後也可以自行操作 |
10人 |
南院綜合教室 |
執行時程
月份 事項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活動宣傳 |
|
|
|
|
|
|
|
|
||
|
|
|||||||||
游泳 手工皂 日文 料理DIY 韻律體操 陶笛 歡樂歌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饋禮寄送 |
|
|
|
|
|
|
|
|
||
|
募資起源
「有些事不做不會怎樣,但我相信做了一定有不同的結果」
咫尺之間的夢想
「我以為我再也沒有機會重新當一名廚師,所以我決定去從事按摩業,老天爺卻在此時跟我開了一個玩笑…」
醫師宛轉的說明:「我希望你可以先暫停按摩工作,因為若再這樣下去你左眼視力將會全部喪失。」 我與家人商量後停止了按摩的工作,在等待職業評量結果的過程中我得知台灣盲人重建院將開辦電鍋菜課程,燃起了我對烹飪及擔任廚師的夢想。
我鼓起勇氣報名了這堂電鍋菜班的課程,讓人意外的是老師雖然是明眼人,但他卻用視障者可以安全使用刀具、電鍋與烤箱等的原則,配合定向課程的追跡與定位原則來教學,讓我拋棄了以往所慣用的烹飪習慣與技巧重新學習,透過16堂課我學習老師教導視障者的技巧,也與老師共同討論菜色的變化與食材的結合運用,使我有一個新的夢想,或許我已經不能再當廚師了,可是我可以擔任教導視障者烹飪料理的老師。
有這樣的想法後我開始規劃自己的教學方向,並將計畫與重建院的社工及授課老師進行討論,另我喜出望外的是除了獲得老師的肯定指導與社工協助外,同時也獲得在台灣盲人重建院的烹飪課程擔任助教及受邀至愛盲基金會擔任6堂課電鍋菜老師,我的人生從這一刻開始有了不同,與我的過去產生連結且重新開創不一樣的面貌,跟著我的腳步逐夢踏實,建造夢想的堡壘。
資金運用規劃
1.種子教師培育-講師費用85%
2.場地租借-游泳、歌唱班5%
3.保險費用-視障者2%
4.食材費8%
我們的回饋
除了看見包以外,其他作品皆為視障者 親自手做!!!
*串珠吊飾X1
*串珠吊飾X1+手工皂(小)x2
*看見包+手工皂(大)+愛心吊飾,各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