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at 11 years ago
第4個故事 做這些事,想了好多事
文/wuneo
其實阮劇團,為了做偏鄉演出計畫,很努力的想了很多策略與執行方向。
過程中,我們也試著投遞了國藝會剛推出的「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希望爭取比較大筆及長期的補助。
而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機制,也讓劇團開始思索創作以外的眾多事,可以以創作為基底,形成一個可持續經營及運轉的部門,繼續下去,譬如偏鄉演出計畫與青少年的戲劇教育。
在思考劇團怎樣操作,並且可以永續經營偏鄉演出計畫的過程裡,我們發現人的養成,變成最大的重點。不僅是對外希望培養孩童有機會成為舞台戲劇的潛在觀眾;另一方面,透過一整年從創作到演出的不間斷,培養屬於團內自己的演員及創作群,並建立行政流程與模式,如何用精簡的人力,有效的從前置到執行以致收尾,都在這樣為了達成目標下,有了更縝密的思考。
提給國藝會的補助計畫裡,我們開始,將創作以外的事,進行有效的規劃與編組,期待有機會,讓劇團的能量,在創作上的發揮,可以透過規劃,更有效率的被發展,我們這樣思考著:
『將劇團已運行兩年之偏鄉校園演出活動成立為專責單位「顧嘉計畫」。分設行政組、製作組、公關組等單位各司其職。
行政組主要負責本計畫所有營運策略之擬定、橫向統籌各項資源之整合及規劃、協助案內展演、教案之執行流程。
製作組則分為展演和教學,前者主要為意發想,並統籌編導、設計、演員、技術等人力與成效管控;後者則發想並執行教案,並統籌教案設計、演教員培訓執行等。
公關組則由近而遠,尋求已具社會回饋經驗之企業,逐步帶動並引入更多企業資源加入。主要透過實作影像、文宣、相關業師引薦,說服並促使企業另行投注資金至本計畫,並藉由已經建立的成功募款的案例,影響更多具潛力之良性企業主加入本計畫。』
這樣子的思考,也是建立於當團將永續經營下去而開始更深層的規劃。
透過申請計畫的思考,不僅只是在提出一個計畫案,也是對團內很好的省思,會去想,怎樣的模式更與劇團精神貼近?怎樣的計畫可以讓劇團的創作能量得以被挖掘與看見?怎樣的執行脈絡可以讓團員更瞭解劇團的下一步?
與團員的很多交流溝通,透過書信和一次次的電話,越來越有具體的目標與方向。
從來不曾想的,總是打游擊一般的進行的計畫,原來都可以被歸整,被調配,漸漸的可以更有形,並更在框架下,思索無限可能。
過往因為沒有框架,總以為是好的,可以更天馬行空,但在一路執行的路上,也才瞭解,有效的經營思考與執行策略,配搭上劇團原來就已經充沛的執行力,才是更完整與更有效率。
於是,更漸漸懂得了過程裡很多長輩與評審對我們的調教與建議,那些還沒準備好就呈現出的樣貌,終於透過這些想做的事,慢慢的去蕪存菁,找到合適的出路。
開始想得更深,怎麼培訓屬於自己的團員?怎樣和在地的劇作家長期的培養情感與創作?怎樣和土地上的教育者或專業者合作,共同創作?怎樣與商家公司結合,讓力量聚眾而得以發揮?怎樣讓劇團行政更有成就感,更成長?怎樣讓專業的參與者更體認之於創作外的影響力?許多許多的問題與答案,接踵討論,並尋求答案與方向。
在執行偏鄉演出計畫上,我們對自己做了這樣的SWOT分析:
『Strength優勢
1. 團隊核心團員土生土長,了解嘉義當地歷史文化脈絡
2. 團員行政與創作分工默契充足,已有十年實際創作與工作經驗的累積
3. 掌握地方產業與學區生態,相對提升計畫成功率
4. 團隊成員具熱忱,並具有藝術專業背景
5. 駐館於嘉義縣最專業之表演藝術中心
Weakness劣勢
1. 嘉義無相關藝文界前例可循
2. 演出與教學資金大量仰賴企業或外界贊助
3. 在地藝文環境尚未成熟,增加人力調度成本
4. 劇團人力與資源調度上仍嫌不足,行政製作仍有賴時間與經驗累積
5. 地方企業的社會意識,在回饋社會上較著重於實質物力,較少關注於精神力,對精神力挹注相對薄弱
Opportunity機會
1. 政府鼓勵青年返鄉,提供更多資源與平台協助
2. 嘉義在地文化當局重視藝術活動
3.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欲發展作為臺灣青少年藝文發展基地與平台
4. 「在地創作」提升發展並製造出出「在地文化」之契機
Threat威脅
1. 台灣亦有表演團隊執行同性質計畫
2. 人口外移、經濟環境惡劣,青年返鄉客觀環境不佳
3. 升學壓力下,學校未必樂意提供友善環境
4. 「偏鄉」少數人之需求未必是多數人的第一選項』
因為更清楚了自己的優勢與機會,也就能對於劣勢環境與威脅更有想法的應對。
這一路還在行,我們也還在想著好多事,希望更多的指正與意見,讓劇團越來越好,並思索出屬於自己的定位與獨特。
(照片是2013偏鄉演出計畫每隔兩個禮拜就會發生的創作會議,由團長小黑主持,導演梅芳和劇團現開始培養感情合作的劇作家明倫一起與嘉義小學國中老師共同,現在也進入到排戲創作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