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mpus TV,HKUSU


▲圖片來源(左圖):Issac Yeung 楊溢佳 /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2019年2月13日,香港政府宣布修訂《逃犯條例》。同年三月首次「反送中」遊行舉行,6月11日深夜,民眾發起以包圍位於金鐘的立法會方式阻止《逃犯條例》修例二讀;翌日6月12日下午,警方向群眾發射了第一枚催淚彈,引發激烈警民衝突。6月16日史無前例的二百萬人參與遊行反送中,卻因為香港政府漠視民意,造成抗爭的頻率與強度漸漸增強。

▲圖片來源:Campus TV,HKUSU


幾乎不間斷的各種遊行、罷工行動、警民衝突不停躍上社會版面,截至2020年8月,警方已發射超過1萬6,000顆的催淚彈,逮捕了超過9,000人。今年六月底具爭議的「港版國安法」通過,影響範圍,擴及台灣和全球。

註:《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預計修改兩條條例,一為《逃犯條例》,一為《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該草案建議移除原本《逃犯條例》對中國、澳門、台灣的地理限制,使香港可以利用「一次性」或「專案」或「特設」的協議,把疑犯移交至中國各地;因此外界又稱之為《送中條例》。資料來源:報導者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67年澳門發生「澳門一二.三事件」,引發警民衝突,翌年在香港發生的「六七暴動」。由於兩地政府採取不同應對方式,葡萄牙政府認罪道歉,使其親北京陣營藉此事件擴張其影響力至社會大小角落,事件後葡萄牙政府採取消極治理,澳門經濟、社會等陷入停滯,治安不佳,讓居民對於澳葡政府更加反感。1999年回歸之後,澳門政府藉由開放賭權,吸引外資賭場進駐後,經濟高速發展,治安也獲得改善,提升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

▲圖片來源:澳門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


2007年五一勞動節,由多個澳門社團組織因不滿政府貪腐、社會貧富差距、外籍勞工問題等問題上街遊行。此次是澳門民眾於回歸後首度就社會問題表達意見。遊行民眾與警方發生衝突,警員對空鳴槍,有數名民眾被捕,據報導流彈誤傷一名路人。2008年起開始執行「現金分享計劃」,每年發現金給澳門永久與非永久居民。此後,「政府發錢給人民」成為澳門的標籤之一...

▲圖片來源:崔子釗


 2014年澳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高官的保障制度》法案,法案允許卸任特首與官員擁有豐厚補貼等不合理權利,引發居民強烈反彈,兩萬人上街遊行抗議,創下遊行人數新高,最終政府撤回該案。

▲圖片來源:澳門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崔子釗


 現今澳門已從昔日的小漁村轉變成世界聞名的賭城,賭場與觀光業帶來龐大的旅遊收益以及人潮,但大量的遊客為部分澳門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又因遊客同時為澳門帶來繁華旳經濟效益,許多澳門人正處於兩者的矛盾之中。

電影的力量,讓陌生人齊聚一堂。


 過往台北每年都有各類大小規模的影展舉辦,影展節目往往以世界電影為主,香港與澳門兩地不僅地理位置離我們這麼近,同時也跟我們面臨相似的政治壓力。
    由於當年不論是傳統新聞或網路社群上討論度都不高,因此2016年在多位導演與藝文工作者的協助下,獨立創辦了我地港澳電影節。除了介紹當地傑出的獨立電影與導演給台灣觀眾,讓這些缺乏宣傳資源與資金的獨立作品不會因此被埋沒,也提供一個平台讓作品能夠被討論,促成更多的文化交流。
 雖然我們經費拮据,每兩年才能舉辦一屆,胼手胝足邁入第三屆,今年現況可能已比電影瘋狂,但透過電影,以影像留住記憶,攜手走過這艱難的時光。

《夜更》(2020)

《十年》(〈浮瓜〉篇)郭臻導演最新作品,《夜更》描述2019年下旬香港社會運動中,一名計程車司機所經歷的一夜。

導演簡介:郭臻,香港獨立電影導演。作品多以中低階層人物的日常處事切入敘事。作品有《十年》(〈浮瓜〉篇)等。

《暴動之後,光復之前》(2020)

“不要假裝一切如常”

2019年,香港,抗爭成為我們的日常。而每一場抗爭過後,散落街頭的事物,改變著我們的城市面貌,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風景。牆上的塗鴉、拆除的欄杆、磚頭、防毒面具、護目鏡⋯⋯一事一物,都紀錄著所發生過的事,見證著我們的信念。

導演簡介:

姚仲匡,香港獨立電影導演。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於民間團體工作,遊走於社運與影像之間。此外,他亦是業餘攝影師,作品曾於歐洲及亞洲的展覽展出。

《澳門之年》

見證澳門二十年來的變遷的故事

《澳門之年》是由九位澳門本地電影導演,以九部不同的短片,配合不同的年代背景和人物,見證澳門二十年來的變遷的故事。短片合輯為《回鄉》、《最後一天》、《請留低口訊》、《最後一場放映會》、《陪你走到末日的盡頭》、《煙》、《相聚一刻》、《洗衣機》及《小夏》。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有小城裡的家常事;沒有星光璀璨的明星,卻有純樸的澳門情懷。

導演簡介:

朱佑人澳門資深導演/監製/策展人。一九九九年創辦拍板視覺藝術團,曾開設工作坊等, 為當地最活躍的影像團體之一。

林鍵均澳門導演,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影展總監和策展人,2017年拍攝其首部劇情短片《非法者》,獲里斯本國際電影節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等海外影展邀映。

周鉅宏澳門導演,曾以《見光》入選多個國際影展,並在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榮獲「最佳短片獎」、第32屆洛杉磯亞太電影節「評審特別獎」等獎。

歐陽永鋒:導演及攝影師。創作跨及電影製作、文化藝術、舞蹈劇場、服裝時尚、獨立樂團。憑劇情片《淡藍琥珀》獲2018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奬-最佳攝影。

陳雅莉澳門編劇、導演、製片人。2018年曾以《馬達・蓮娜》入選2018 金馬創投會議。

杜健康澳門導演,曾以短片《鎖匙》獲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 2009 評審團推介奬。

黃小雅影像工作者,曾擔任導演、副導演、製片及美術等多項工作。2016年創作短片《下一站》曾入圍亞洲及英國影展。

Antonio Caetano De Faria:1981年生於葡萄牙里斯本,於2008年搬至澳門後,開始拍攝紀錄片及短片,他的紀錄長片《Time Travel》及《Into The Void》兩度獲得澳門獨立評審獎。

Maxim Bessmertny(貝馬善):澳門及香港的導演、編劇及製片人。短片《三輪車伕》曾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中首映,並獲得2015年柯達獎學金計劃 「最佳短片金獎」。

 除了直接呼應社會議題的電影之外,亦會放映不同主題的獨立電影作品,預計放映共11部作品,主題包含家庭、房價等等,希望盡可能廣泛納入近年來不同風格、主題的電影,讓不同觀影習慣的觀眾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 由於疫情暫不明朗,目前規劃以電影放映為主。除了影展之外,現場亦會舉辦小小書展,也希望能引進兩地獨立出版書、雜誌等刊物來台展出,透過這些內容多元的獨立書籍與刊物,串起更多的交流。
  • 台北場地暫定於12月底舉行,放映空間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為了能讓更多民眾能參與,活動為免費入場,贊助者可優先選擇欲觀賞的場次。
  • 場次與片單正在緊鑼密鼓敲定中,每一部片預計播放兩場,屆時會讓贊助者優先選擇場次。

 雖然影展正式舉辦只有幾天,但是幕後默默工作天數卻是幾個月,從一開始的片單接洽、場地聯絡、宣傳等等,每件"小"事背後需要的工作量卻都不小,除此之外,經費更是一大考驗,版權費、場地費、設計費、宣傳費等等都是筆不小支出,雖然我們已經自籌一部分經費,但尚有不少缺口,還望大家幫忙,讓影展能順利舉辦~


 以推廣紀錄片為主業的工作室,舉辦過上百場的紀錄片放映會,2016年創辦台灣首屆以香港、澳門電影為主的電影節─我地港澳電影節,獲得多位導演、藝文工作者等協助,引進香港與澳門的電影作品,透過電影節搭起橋樑,讓更多人能認識港澳文化,目前已經舉辦過2屆,舉辦地點遍及台北、桃園與高雄。


前兩屆觀眾回饋節錄


風險與變數

  • 首先非常感謝您支持,以下有幾個說明,望您能詳細閱讀,非常感謝。 1.回饋品寄送僅含國內運費;如為國外贊助者,將酌收國際運費。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 2.募資專案部分紀念商品將同步於電影節現場販售;募資回饋品項金額已計入活動所需費用、人事成本及金物流費用,將與現場義賣價略有差異,敬請見諒。
  • 3.電影節現場入場規定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合作場館規定辦理。
  • 4.《收割開路》DVD為PAL系統,若使用DVD播放機,請確認是否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