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1819 》
一群年輕人拿起攝影機進入高中校園,耗時兩年蹲點拍攝,誠懇地記錄青春生命,看似平凡的高中生日常,不正是我們深刻的青春。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身旁的孩子們? 18歲到19歲,一個人生重要的轉折期
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往後的一生。
紀錄片《1819》透過兩年深入校園,期望讓觀眾以平等的姿態觀視青春生命,也是個機會檢視教育、思考長大的意義。
20歲、非科班出身的陳毅,從零到有學習紀錄片拍攝製作,過程跌跌撞撞、近乎憂鬱,卻從沒想要放棄。他透過拍片理解自己的脆弱、與過去和解,讓在乎的人在影像裡成為永恆。
- 企業認證 | 入選 2019年 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
- 就是年輕 | 劇組成員平均年齡24歲
- 跨校協力 | 超過8間大專院校、高中學生參與
- 長期蹲點 | 耗時兩年拍攝製作
傾倒的鳥巢|教育改革 25年
1990年,台灣開啟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倉促上路、配套不足,廣設大學引起學歷貶值,爭議頗大,至今仍褒貶不一。十二年國教、基測走入歷史、課綱微調、108課綱上路、推動多元入學,希望能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無奈事與願違,如今看到的結果,都不如當初預期。
「手銬、鐵球在雙腳間沉重
在路上受刑人為真理下雨
沒有承接就直接龜裂
碎片鋪成青春的筆劃,在字典裡
學生的注釋是乖巧
例句像是自由的鳥兒
萬里無雲的天空,奄奄一息
傾倒的鳥巢。」- 《籠》陳毅 2018.3.26
起點|一間不願提起的母校
2018年6月陳毅從南崁高中畢業,他告訴自己這輩子都不再回來,因為高中時遭遇的種種都不堪提起。網路攻擊、班上同學孤立排擠,班導師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我最討厭你這種學生。課業繁重、升學壓力大、睡不飽,那樣的氛圍讓他每一天都想逃離。
18歲下半年陳毅參與桃園城市紀錄片培訓,從沒完成過一部紀錄片的他告訴團隊,想徵選新北紀錄片獎,要找一個題材來拍,他想起也許可以回到母校拍攝,卻意識到這會是個可怕的挑戰,他也展開與自己的拉扯。
「原先只是為了找個題材參加比賽,拍攝後我卻決定不參加徵選了,因為我不能剝削我的被攝者,我決定把半年的拍攝拉長至兩年,這個決定馬上讓我夥伴震驚......」
發現|苦悶的高中生活
2019年3月正式入校拍攝,陳毅卻感到不自在。那讓人喘不過氣的窒息氛圍,再度襲來......
在高中校園,陳毅以旁觀者的視角觀看、記錄高中生的上課、考試、自習,也經歷過第一節到第八節課都在考試的窘境,高中生們並沒有覺得奇怪,因為每個人都一樣。
觀視|躍動的青春身影
高中三年的生活,並非只有苦悶的讀書、考試,運動會各班級創意彩妝進場,在操場上爭取各式競賽獎項;園遊會各班費心準備餐點、販賣的商品;社團活動唱歌、跳舞、演戲、運動,與更多相同興趣的同學相遇;畢業旅行四天三夜與同學共同嬉戲、談心,創造最珍貴的回憶。
藉由這些活動,高中生活得到一絲喘息,跳得很高、笑得很快樂,也是青春裡重要的模樣。
和解|我擁有五年的高中生活
拍攝紀錄片兩年,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跟挫折,置身高中校園的苦悶,是否有問題存在,如果問我,我一定會大力點頭,但我的紀錄片是否要批評台灣教育體制,我倒覺得無此必要。
希望藉由這個創作,讓這些大人們以牆壁上的蒼蠅的姿態,真正了解高中生的生命一回,是有這麼多層次與面向。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換位思考,接近他們的心,而這些看似平凡的高中生生活,不正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拍攝紀錄片痛苦而幸福,也讓自己感覺活著,終於找到機會去了解當年自己,少有人跟我一樣,擁有五年的高中生活。
導演簡介
陳毅,2000年生於桃園,現為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曾任桃園電影節青少年評審團長、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總編輯,現為毅然文創媒體工作室有限公司 執行長。著有書籍《18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執導紀錄片作品《山會帶恩轉屋》、《美鳳的日子》、《伯公與我》、《桃園龍德宮》,曾獲桃園城市紀錄片-社區放映評審團獎及多項文學獎。
關注|媒體報導
【聯合新聞網U值媒】《1819》導演陳毅:拍紀錄片這兩年讓我確定我很快樂
【亞洲廣播電台】 FM92.7-- 採訪紀錄片《1819》拍攝製作計畫
【太報】大學新鮮人兼紀錄片導演 陳毅用事實證明:滿20歲才算「大人」?
迴響|名人推薦
資金分配
贊助回饋品
贊助廠商、合作單位
拍攝贊助:
媒體協力:
出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