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旅行日誌(三)—(上)2014.03.26

TSJ藝術修復工事團隊,此次遠赴瑞典參加國際建築彩繪裝飾藝術研討會(Architectural Paint Research,以下簡稱APR),不僅觀察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亦將台灣門神之美與修復過程完整呈現給所有與會者,獲得極大的迴響,著實獲益良多。返台後,修復團隊旋即投入另一組的門神修復案件,在實作中重新體認APR會議內容帶來的啟發及重要性,我們非常樂意能將此趟心得與社會大眾分享。


  • 會議中的點點滴滴   

此次研討會除三天既定演講行程及海報發表外,TSJ團隊亦邀請多位知名學者進行訪談,以紀錄片方式將國外學者對於TSJ團隊所發表的修復案內容,以及對台灣年輕一代修復師的建議,作詳實的觀點及看法記述。

                                 


1.APR會議重點分享:

會議內容包括學術研究、實作案例分享以及促進跨學科間的交流。

研討會中聚集了建築師、建築史學家、修復師、科學研究人員、藝術家以及建物擁有者等各領域專家,由參加會議的人員背景及發表內容,均可感受APR重視跨領域的專業交流,對於台灣文物保存現況,此跨界合作的方式將有助於修復成果之改善;會議中以教堂或其他古蹟聚落建築為例,修復團隊藉由教育大眾其不同的歷史價值,並以開放的態度對修復計畫提出討論與狀況模擬,逐漸達到各方皆能滿意的成果。

此外,進行古蹟保存修復作業,事前的歷史調查與紀錄相當重要,資料蒐集不僅完整了文物本身的歷史定義,更有助於修復計劃及施作步驟之建立。


2.TSJ團隊與駐瑞典大使相見歡:

TSJ修復團隊亦受到駐瑞典鄭天授大使的熱情邀約款待,雖為首次見面,大使卻已能一一細數本團隊成員背景種種,以及參與AP R之遠行目的,身處異鄉卻仍得到國人滿滿支持及鼓勵,實令我們驚訝又感動。

         


  • 成果發表的迴響

「台灣門神真美!」所有與會來賓初見門神之際,無不報以驚豔的讚嘆,每每這種時刻,總令TSJ團隊為台灣獨有的文化瑰寶感到驕傲莫名。

                            

與會期間,我們與現場學者交流熱絡,他們不僅專注於門神的修復過程,也希望更深入了解台灣傳統材料、工法以及技藝傳承。

由於西方的建築結構及藝術特色與台灣截然不同,他們其實非常好奇:門神原先真的存在於廟宇之中,日復一日受到風吹日曬嗎?在台灣,你們是使用何種材料繪製門神的?門神的由來為何,隱含了甚麼寓意嗎?除門神外,台灣傳統廟宇的各項構件組成,也開始引起這群西方專家的好奇和注視。

或許很多人依然好奇,到底西方的油畫修復技術與理論,該如何應用在台灣傳統文物的修復上?其實追溯早期油畫製作,在畫布等材料尚未普及時,油畫常是施作於木板上的藝術作品,東西方對於支撐材乃至打底結構之工法及思維,竟有多處不謀而合,僅是材料的選擇稍有不同;於是,我們以長時間的的研究,落實尋找適合台灣傳統彩繪文物的修復材料及施作技法,成功將其修復保存,保留至下一世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