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不是本案的贊助者,若有問題可 直接問提案人!

「守石」之人勢必孤獨嗎?

謝炎山師父從1970年代打石禁採後,
除了既有的產業工作,
也開始投入打石文化的推廣。
2000年後,
家族老舊聚落面臨即將拆除的命運,
他成為家族中挺身提出古厝保存的其中一人。

之後,
財團透過各種手段的投資將近一甲的土地,
也曾跟保存派居民討論「異地重建」的可能,
但現實結果根本不如預期明朗。

因為官司纏身的各種紛擾,
原已是少數的保存派家人開始分崩離析,
謝師父成為孤軍奮戰之人,
過程中曾有學者、社團、法扶律師想協助,
但師父的敦厚與不想麻煩他人之心,
終究讓自己成為少數中的少數。

學界跟文化界重視,但又如何呢?
真正付諸行動跟師父並肩作戰的又有誰?

當然現實的考量的確是最大的衝突,
關於產業無法復甦、關於土地無法持有、
關於種種必須挑戰的問題...

於是,
想用藝術幫助社區文化的我決定共同承擔,
2014年阿庚初次認識謝炎山師父,
從一開始對在地文化的好奇,
到對於打石產業脈絡的爬梳與理解,
一直到協助拍攝紀錄片、推廣教育、
培訓志工、辦理文化節,
到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實質的保存唭哩岸石,
這之中要感謝很多人願意相挺,
甚至有多位研究者提供精彩的研究成果,
讓阿庚能夠言之有物,
一步一步的小計畫也比預期更快的成長。

但,在大家必須面對生活的同時,
「文化」對你而言到底重不重要?
你願意付出到什麼程度?
出錢?還是出力?

如果你也願意在此刻站出來,
一同參與實際的文化行動,
就是現在~
我們需要更多人挺身而出!!!
缺了你就不行!!!

#報署17天
#還缺12萬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x 唭投郎

修正:
#倒數17天
#還缺12萬

大家好,我是本案的提案人,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的負責人-李庚霖。

關於為什麼要走群眾募資,請容我再補充說明一下:

1.其實這兩年都有申請文化部的專案做人才培訓跟教育推廣,了解到公部門提供的資源其實也同樣來自納稅人,但需要明確數據的「KPI」並在有限的時間內「結案」。這對實際上的文化工作來說,彈性仍有不足,有難以突破的限制。

2.正如一般大眾初步接觸的直覺,我們現在做的事確實蠻理想性的,算是一個蠻大的目標,的確容易讓平常沒接觸的人抓不到重點。所以我們希望能突破文化圈的同溫層,希望更多人願意花時間理解,所有的文化累積、古蹟能再度美化活用,都不是一蹴可及。

3.也因為實際要操作唭哩岸石材的涉及到公有或私有的財產,並不是一時一刻能夠將所有的問題一次解決,包括適法性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夠一步步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更多人的參與跟認同。

4.我們認為至少需三至五年才能完備所有的制度,所以才考慮先試作半年,歸納出更具體的方法,以民間力量去引動政府有具體能支應的法令或預算!

以上,是我這四年來從事社區文化工作的小小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