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香港團隊早前邀得香港蘋果日報獨家測試 Instant Magny 35 ,而香港蘋果日報亦找來了相機收藏家 Mr.Cat 來評測。在正式的報導出來之前,先聽聽 Mr.Cat 在實測後對 Instant Magny 35 的整體評價和使用心得:
---
圖文:Mr.Cat @ CameraCafe
(原文)
作為一個 Nikon Speed Magny 的收藏者,筆者對這個項目是情有獨鍾的。這個項目在 Kickstarter 眾籌大概過了一半的時間,如果在留意進度更新的贊助者,應該知道他們剛完成了第二批次的光學樣板。
筆者很高興接受了《蘋果日報》的邀請,對這個光學樣板進行測試。(訪問還未刊登)
這台樣板機是連同一台 Nikon FM2 和 Nikkor 45mm f2.8 Auto GN,正合筆者心意。這支鏡頭也小巧方便,配上 Instant Magny 35 時一點重的感覺也沒有。這是一個不錯的組合。筆者已有一點心動想加購一個 Nikon 版本(筆者現在是贊助了 Leica 版)。
設計方面,比 Speed Magny 優勝的是機動的組合式設計。整個即影即有機背分為成像光學機背、光軸筒和底片機背。由於是樣板關係,這個光軸筒是塑膠,有點太輕。按項目公關表示,正式生產時是鋁合金筒,這樣便會穩札很多。
筆者馬上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出底片機背的大小和造型跟筆者的新玩具 Fujifilm SQ6 很相似。比較一下,差不多一樣大小,只是 Instant Magny 薄和短了一點點,好像有抄襲之嫌。不過項目公關指造形跟外觀樣板一早定下來,早在 SQ6 發佈之前已是這樣。也許這跟筆者很多年前訪問 Fujifilm FinePix X100 (是第一台X系的機,當時仍沒有 X-Series的概念) 的担當課長河源洋 (Mr. Hiroshi Kawahara)時,筆者問X100的造型很像 Rangefinder 相機,有沒參考什麼相機。他指顧問團隊只是希望設計加一些功能盤,加上 Hybrid Viewfinder,結果設計返回古典 Rangfinder相機原點。簡單而理性的設計就是這樣自然發生。
操作方面,Nikon FM2 是一個好選擇。由於影像投影放大的過程中會失光,當年 Nikon Speed Magny 是 5 級,而 Instant Magny 控制在3級。Fujifilm Instax 底片是 ISO 800,把相機測光剛好調在 ISO 100。最大有效光圈值為 F4,在 Nikon FM2上使用很方便,只需調光圈在 F4,轉換快門速度至正確曝光,可以在f4拍攝或再調至更大光圈來得到淺景深。如果是用 Nikon FE2 等自動曝光相機,用大於 f4 光圈需相應加曝補嘗。
光學方面,由於這個光學樣板是跟 Nikkor 45mm f2.8 Auto GN的,按筆者的理解,當年 Speed Magny 的光學設計是為長焦距離而設,使用一些廣角或 Pancake鏡頭時,在 Packfilm 上會有黑角的,這支 Nikkor 45mm f2.8 Auto GN便是其中一支,就算是全開也有。驚訝不單指是全開光圈,連收到 f5.6 也沒有黑角,只是到了 f8 時開有暗角。這證明 Instant Magny 35 在 Speed Magny 的光學基礎上,成像鏡的技術有了改進。
由於項目公關說光學仍然會改進,筆者只是匆匆的試拍一些。由 20mm f2.8 測試到 80-200mm f2.8,都可以成像和沒有黑角。值得一提是用 Nikkor 50mm f1.2的經驗。筆者認用 50mm f1.2,發現有點模糊,後來才發現是景深太淺了,這是在 Instax 上從來沒有的淺景深經驗。反而收一點到 f2.8 或 f4 容易拍出主體清淅的淺景深效果。
短短的跟 Instant Magny 35 相處,已經相當的滿意,期待最終的樣板。順便一提, 開發團隊 NINM Lab 已經宣布了模具已開始製作,提早了 2 個多月,這跟別的眾籌項目不一樣,大家可放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