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缺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根據2016年農委會對全台灣務農者的統計:農業自營工作者占63.42%,無酬家屬工作者占31.5%。
台灣傳統產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傳承上一直有斷層的危機,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得出來,農業的傳承一直是傳給農二代為主。在勞力密集的農業領域中,農業經常有缺工的問題,而新聞媒體也不斷在報導這方面的議題,諸如農夫到了七十多歲還在田裡耕作、農活太過於粗重,導致農村年輕人口外流機率偏高等等的問題。
看到這些報導不禁讓人疑問,台灣農業如果沒有年輕一帶來接手,以後我們是否都只能購買進口的農產品?我們是否能請年輕學子讓他們在課餘時光也能幫忙農活呢?而這些學生們也能因為實地接觸農活,產生對農務工作的興趣,進而轉往農業方面去發展與就業。
實地拜訪農夫盤點需求
訪談農夫後得知,農務工作收入是看天吃飯,能養活自己一家人已經是很不容易。而有些農夫甚至是不販售自己的農作物,而是過著自種自食自給自足的生活,多餘的農作物就分享給親戚好友。
再來,就算農夫有意願請工讀生、臨時的搬運工來解決農活缺工問題,大部分的農夫也沒有相對應的知識來處理諸如:工讀生勞健保的問題、一例一休法案推出後所增加的勞動成本、兼職員工如果要轉往正職員工該如何授權?等問題。
有些雇主不懂這些問題,會選擇跳過這些法規,直接跟工作者談薪資,一天工作給予800元到1500元不等的薪資,這時候法規並不會保障雙方的權益。如工作者在下田耕作時被刺傷、擦傷、壓傷該算誰的責任?或者是在培育一位新手農夫很久後,臨時不來上工違背勞資協議等等的問題。
於是我們認為解決農業傳承以及降低務農人口年齡的方法,可以從吸引人口來從事務農著手,身為雇主,鼓勵青年返鄉多開放職缺給非農家子弟的人來從事農務工作,進而讓這些人培養對農業的興趣,藉此解決人口老化、青年就業等問題。
從燕巢出發,改進農業傳承問題
非農家子弟或是非農業專科的年輕人若是想要接觸農業這部分的領域,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最前線工作,更貼近這一個產業。
因為參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新農業計畫的緣故,得知學校的團隊,開發了農來趣APP媒合農夫缺工的需求以及在地學生的課餘時間過來下農地打工,進而解決農缺工的問題。農來趣的團隊也一步一步教導農民如何辦理勞健保,建立與學生的勞雇關係。
(照片引用自中國時報農來趣APP新聞)
青年下鄉務農的磨合問題
在農來趣app上架營運一陣子後,解決了高雄地區許多農缺工的問題,但其中也發現了有農夫表示在訓練這些學生農活時,常常要指導一個上午或是下午,而這段時間也要算工讀金給這些學生,而會有一部分學生也做了一次就不做了。
我們知道農夫有這樣的困擾:雖然改善了缺工問題,但是教育新手需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導致效率降低;而打工學生有這樣的困擾:抱著期待學習與打工的心態去農田,因為學習力差或是沒有耐心就影響了下次再去農田打工的意願。
那麼事情便會回到原點:農夫選擇不招募工讀生,把工作留給自家人做,於是農業傳承的問題還是存在。
於是我們成立『燕棗社會企業』要做的事情是:
一、針對各種蔬果拍攝農務簡易教學短片,在YouTube建立農務知識頻道,讓對農務工作有興趣的人先有一定概念,降低農夫的訓練成本,鼓勵農夫招募工讀生下田工作,與此同時也鼓勵年輕人口轉往農務發展。
二、透過農產品文創加值,用文創,點亮農村新可能。
為土地『棗』到一支筆!
『燕棗社會企業』知道,文創真正的價值不僅只於創意,更重要的是結合在地特色,並展現鄉土特有的風情。因此,我們透過一次次的訪談後得知燕巢果農最大的困擾在處理蜜棗收成過後修剪棗樹的枝幹。由於修剪下來的枝幹數量龐大,無力處理它的農民往往只能將它當成廢棄物,甚或就地焚燒,造成極大的環保問題。
在多次動腦會議與實驗後,『燕棗社會企業』開始收集這些廢棄枝條,並透過高雄科技大學第一校區內的創夢工廠將這些棗樹枝條製作成「棗枝筆」。
為了強化「棗枝筆」的文化與在地意含涵。在「棗枝筆」製作完成後,『燕棗社會企業』便會將其送往高雄在地知名的廟宇祈福參拜。祈願神靈能將祝福的願力加諸於筆中,讓結合了文創與鄉土概念的「棗枝筆」能給所有的使用者帶來最美好的祝福!
用創意,『棗』到無限的可能!
因為再造,廢棄棗枝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
因為心意,「棗枝筆」增添了純樸的祝福;
因為創意,讓高雄市燕巢區的棗農們,『棗』到無限可能!
經費運用
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生產加工棗支筆與吉祥物公仔,資金盈餘部分為推廣鼓勵更多學生加入返鄉耕作的行列,拍攝第一支農務教學影片放置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上,剩餘的部分為『燕棗社會企業』的營運資金。
回饋項目
『燕棗社會企業』的吉祥物-棗棗公仔
以燕巢三寶之一的蜜棗為意象,展現出燕棗社會企業正直、可靠、不畏困難,總是笑臉迎人的精神。
『燕棗社會企業』的作品-棗支筆
讓神佛的祝福化為願力,
讓美好的祈願轉換為助力;
讓『棗枝筆』轉換為心意,
與您一同在筆裡,『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