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華推薦序】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年輕人該怎麼做就去做!


植劇場有在台灣形成一個品牌,我個人認為植劇場的存在有它很不一樣的含義,我們一直在思考台灣未來該怎麼辦?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從日流、韓流、陸流,很多人講文創,但文創是什麼?文創是產業嗎?我覺得植劇場開啟了一個想像,雖然台灣的東西沒有高成本大製作的背景條件,但植劇場創造出很細膩的刻畫,尤其在年輕一輩對於演技這件事的本身,在人與人之間掌握的細膩度是絲毫不輸給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流」,這個細膩度的掌握是很庶民又接近人性的。

植劇場的戲劇沒有什麼古裝、穿越或是大場面,但他們擁有很好的劇本,從劇本根本性的模式以及新一代年輕演員對於表演的掌握,我看到了一些十分令人期待的可能性和未來性,在台灣這個領域,或許我們可以走出不是以大明星或是大古裝的概念來堆頭,而是以一個很好的劇本,很扎實的戲劇性張力與影響力來形成新的氛圍跟文創勢力,這樣子的東西在台灣我覺得算是走出來了,而且也證明它是有市場的。

我想對大家提出一些呼籲跟想法,一代人看一代人都有偏見,每一代的人年輕時都會被上一代擔心提醒過,我在我出版的書籍《觀念》中曾經談到,因為自己是WorkFaceTaipei召集人的身份,時常會接觸到許多台灣新一代的創業家,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發現他們做事的方式以及思維邏輯都和我在同齡時期的狀態相當不同,雖然不可否認我的擔憂,但後來發現這些年輕人即使面對困境或挑戰,依然昂首前進,所以我不禁反思:「讓內心擔憂的真正原因,是不是來自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自負?」

其實每一代需要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遲早有一天,不管是台灣或是任何地方的政治或經濟都會輪到九零後來掌權,這些人也就是我們現在口中所擔心的「年輕人」,所以其實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就像我看見這些新一代的演員所展現出來的樣貌和模式也跟過去的演員不太一樣,指的不是專業方面,而是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優勢與特色,這之間沒有對錯,大家該有的應該是更多的包容,而我也鼓勵各個領域的年輕人們,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就去做吧!


(本文為推薦訪談精華節錄,作者為商業週刊專欄作家暨WorkFaceTaipei召集人 黃冠華,照片由WorkFac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