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NCC主委詹婷怡:大聲說出台灣自己的故事!


我很敬佩小棣老師及許多位一起合作這個計畫的影視圈好朋友,我曾經參與植劇場申請輔導金的審查,當時我們就是真正感受到這個計畫與團隊想要在台灣影視產業中,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

我們都知道整個影視內容產業需要的人才非常多元,包括創意發想、劇本開發、編導及演員、以及諸多幕後各式各樣的專業人才。在產製過程當中,監製統籌並以導演為核心,結合製片加上演員幕後工作人員等參與,把整個戲劇共同創作出來。

過去因為通路及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台灣影視產業鏈的建構並不是那麼完整,我們也知道這類創意的人才,需要有更多的作品來磨練及成長!因此相對來說,他們都需要更多的空間與機會。


另外,因為台灣過去偶像劇的效應,導致戲劇類型比較固定,事實上,明星跟偶像與演員,對我們專業製作的人來說,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演員更需要有各種不同表演方式的訓練,培養其表演與角色上不設限的可能性。

當時植劇場的概念是,希望透過演員的徵才、中間培訓的過程,並在他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情去培養新演員,最後把幾部作品呈現出來。我覺得以台灣目前影視產業環境相對艱困的情況來看,真的是非常有心。

台灣年輕人其實很有潛力,只是沒有好的平台跟機會,我其實一直認為台灣真的有很多好的人才,我也相信台灣的創意都在民間。

說實話,以近幾年台灣產業環境的困境但又需要發展的急迫感,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所有的環節都準備好,這個環節包括專業的演員、成熟的編劇與導演,以及水準以上的劇組,所以植劇場不管是導演、編劇、演員都是一個母雞帶小雞的概念,以作品來培養並希望形成良性的循環。

在目前影視環境,能在短時間內培養一定程度的演員真的不太容易,過去其實電視台是有訓練班的,但現在大家其實比較不願意去投入長期的基本功養成工作。以我過去做影視作品來說,我們的電影有蠻多都是從劇場去找人才,不過也不是說每位從事劇場工作的人都適合來做影視,只是我們比較容易可以在劇場培養出來的人才中,找到需要的演員。

台灣整個影視產業的資源都相當有限,而大家做戲劇的共同目標,就是說的故事能夠讓觀眾感動,所以必須很誠懇且基本的功夫還是要到位,我認為王小棣老師開創的植劇場模式,當然是很好的方向,只是不容諱言大家確實都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認為以產業發展型態來比較,在過去是比較屬於計劃經濟或是大規模工業化標準化產製的模式,但現在時代不同了,經濟典範轉移!創意產業的社會是屬於軟實力及多元價值呈現的時代。


(本文為推薦訪談精華節錄,照片由詹婷怡主任委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