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18年的私密影像家書 所有台灣孩子都該練習的說愛習作
《日常對話》
我和我母親雖然生活在相同的空間裡,但幾十年來,我們就像是同個屋簷下的陌生人,唯一的交集是她為我準備的吃食。我們之間沒有噓寒問暖、沒有母女間的心裡話、沒有「我愛你」。
當我注視著她,我知道在那震耳欲聾的沈默之下,藏著讓她難以面對及言說的秘密 ;我知道在緊閉的雙唇背後,是令她窒息且擺脫不去的恥辱。
我終於鼓起勇氣與她開啟對話,但我真的準備去好面對她將給出的答案了嗎?我們又是否都能夠好好面對那些已經被埋藏許久的過去?
- 台灣首次 | 2017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
- 國際肯定 | 2017年柏林影展世界電影大觀入選
- 轟動金馬 | 2016年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
- 評審熱愛 | 201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雙料入圍
故事|非典型日常
「家人間的愛,細膩的流瀉在對話間的空氣中。」
身為紀錄片導演,拍攝看似平常的日常對話,緩緩述說跟著法師母親牽亡魂的童年、家暴的父親,及對於母愛缺席的疑惑,並詰問情感疏離的母親,相對母親從不掩飾的同性性向,女兒最終道出心中隱埋許久的羞愧祕密。在那張暗喻傳統女性價值的餐桌上,一個欲掙脫家庭的女人必須面對自己的女兒,而攝影機也猶如手中法器,超渡了不願面對的過去。
訴說|轉換身分後的自白
「作為一個用影像參與社會的人,我好像一直都在說著別人的故事,那些邊緣的、沒有機會發聲、不被看見的人們的故事。我理解他們的邊緣、傷痛、無力與憤怒,是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歷過。但我卻遲遲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說出自己的故事。因為自我揭露是件困難的事,對愛提出質疑是件困難的事,面對真相是件困難的事。但我似乎已經到了不能再以困難為由,繼續迴避那些生命裡最重要的提問的人生節點:我的身分不再只是女兒,同時也是別人的母親。身分的轉化讓我對母親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所以我決定逼迫自己去靠近、重新去理解我媽,並且試著幫助我們都能找到說出真相,以及超度自身傷痛的勇氣。」 — 導演 黃惠偵
迴響|一部引起普世共鳴的作品
充滿力量與普世價值的勇氣之作!— 泰迪熊獎評審意見
逼視自己生命情境極為寫實、動人,大家都看得到令人欽佩的能量。 — 導演 侯孝賢
佩服導演那股勇氣,從她的人生提醒自己並自我省思。 — 製片 葉如芬
一部讓靈魂震盪的紀錄片。 — 導演 林孝謙
後座力太強大!幾個轉折點讓我淚流滿面! — 主播 張宇
(0219.中國時報)
聽見|銀幕後的更多心裡話
Bios Monthly : 用一輩子,換拍一家庭紀錄片——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我媽媽在餐桌上接受過很多次訪談,但由我跟她面對面攤牌的那場戲,只有拍一次。我們深知那樣的機會只會有一次,但連我自己都遲遲不願意面對,所以就留到最後。當我們確定片子都拍得差不多了,才跟我媽媽說「我們要做最後一次訪談」,而她也答應了。
報導者:我的T媽媽教我的,不是恨
...「這個社會沒有給我們太多空間,成為自己的樣子,」黃惠偵在《我和我的T媽媽》放映後與觀眾分享。在這部片子拍攝期間,黃惠偵出席了一場公聽會。一位反對同志婚姻的「母親」,再三重申為了保護孩子,絕對不能讓同志婚姻合法。
傳遞|讓更多人看見《日常對話》
2月柏林影展泰迪熊頒獎典禮上,黃惠偵對著國際說:「這部片所得到的獎,是獻給台灣為婚姻平權努力的每一個你最好的禮物。」許多人殷殷期盼這部可能是近年來最棒的台灣紀錄片上院線的可能,但是《日常對話》如此的獨立製作,如此的資源拮据。有你的支持,此片才能登上大銀幕,把「愛」與「家庭」的真諦傳遞出去,讓大家重新省思與討論。我們相信,在婚姻平權法案沸沸揚揚人心浮動之際,大家靜下心,花不到 90 分鐘的時間,觀看一個平凡家庭的人生故事,或許婚姻平權有了新的可能與對話,或許對你自己的家庭與生命能有面對的勇氣。
上映時間 &募資需求
後製完成時間:4月5日
全台院線上映時間:4月14日
《日常對話》在完成之後,相繼獲得金馬獎入圍、台灣金馬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的肯定,並破天荒入圍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和得到史上台灣第一座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
但在拍完本片後,卻在發行之際面臨資金缺口,電影製作團隊以不計成本的方式拍攝、剪接、後製之後,在已苦無經費的情況下,尚需自掏腰包代墊近百萬的資金缺口。為了能讓更多觀眾可以欣賞《日常對話》,我們需要你們的一臂之力。
製作團隊
導演 | 黃惠偵
六歲開始跟著媽媽跳陣頭,二十歲轉行從事社會工作,開始學習紀錄片,主要關注移工、原住民及土地議題。曾任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及一個孩子的母親。作品包括《八東病房》、《烏將要回家》、《我和我的T 媽媽》等紀錄片。
監製 | 侯孝賢
製片 | 李嘉雯
攝影 | 林鼎傑
剪輯 | 林婉玉
配樂 | 林強 許志遠 志樂制樂
設計 | 鄭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