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的日常組成了我們的生活,
早餐店的阿姨、路上的行人、學校的警衛,
或許只是短暫的接觸交流,試著去瞭解他人的日常,
會讓我們的心更加柔軟,更能體會別人生活中的困境與難處。
平凡的日常生活說不定對他人來說,是另一個全新的生活體驗,這次我們要帶你一起來看聖方濟育幼院的日常生活。
育幼院小朋友的才藝表演,扮演小火車們活靈活現
聖方濟育幼院在後龍火車站附近,我們來的這天是星期一,街上人潮不多,看到一個菜市場後,就到了聖方濟育幼院。
我們來到的時間是平常日下午,大小孩都去上課了,小小孩在睡午覺,所以接待我們的白小姐提醒我們音量放輕。
我注意到育幼院的每一個門都有門禁按鈕,要有卡片才能出入,白小姐跟我們說這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因為在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段特殊的過去,為了避免有家屬或相關人士突然衝來、強行帶走孩子,因此藉由門禁設備當作最初步的保護。
其中,除了一個有參加校隊的國三孩子因為學校訓練時間比較晚,且有自主訓練的安排,所以在回院後可使用自己的卡片進出之外,其他的人都必須跟育幼院孩子一起回來。
這一層層的門,看似是束縛,但其實也是一種保護。
出發
聖方濟育幼院成立的契機,是以前神父還在偏鄉服務的時候,發現了一群沒有大人照顧的孩子,在服務與傳教的過程中,逐漸看到這些孩子的家庭出了一些問題,沒有能力照顧他們。所以在神父的持續不斷地關懷下,這些孩子自願跟在神父身邊學習,神父也立下志願希望能保護更多這樣的孩子。
直到後來,神父在民國98年在苗栗立案成立育幼院,改成由政府社會局委外安置的機構,所以這裡的院童多是委託安置,只有4位是自行收容,此外還有很多民眾會來詢問這裡的孩子是否能領養,年齡從0~18歲都有。
每天一早起來,只要是要上學的日子,聖方濟的大孩子便會帶著小孩子,像一個路隊一樣一起走路上學,他們就讀的是臨近育幼院的學校,大哥哥大姐姐帶領弟妹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而他們每一天與外界接觸的日常,就從育幼院出發到學校開始。
走出原生家庭,進入育幼院;走出育幼院,到學校與外界接觸,育幼院算是他們重新出發的地方,而踏出育幼院的門出發到學校、車站或是各地,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是平常日子,但都是需要勇氣的平常日子。
育幼院孩子們的每張照片,為了保護他們所以不能露臉,用瓶子遮住眼睛也是一種創意可愛的方法
不得已的脫離
一般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是圍繞著家庭的。
父母的關心與愛護讓小孩能健康平安的長大,單純的去學校讀書,然後回家寫功課吃飯,這是最普通不過的日常家庭景象。
但是事實上,對有些孩子來說,連這樣單純日子都是一種奢望─受到肢體暴力、性侵、語言暴力的孩子經過社工安排,必須脫離原生家庭,住進育幼院。此時育幼院的角色取代家庭的功能,盡力讓孩子也能步入平安健康的日常生活。
而在苗栗聖方濟育幼院來的孩子多數並非苗栗當地人,因在兒少保護及安置的規範下,為了避免原生家庭的打擾,所以並不能輕易見到孩子。
一直要等到孩子18歲成年,長大成熟,有能力來面對艱澀的人生抉擇與問題,再讓他們自己做決定,是否與原生家庭見面,或者是原生家庭經由政府社工評估,判斷他們已經準備好照顧孩子的能力,孩子才能夠回家。
知識的學習
育幼院孩子對大人有不信任,不安定感。
這可能來自於在幼年時期對於家暴、性侵或是家庭變故的陰影,
這導致他們內心時常會焦慮,有時候在學習上便可能產生一些障礙。
通常放學後,育幼院的孩子會在學校留校課輔的時段中,經由學校老師協助下,寫完當天的功課。而有學習落後狀況的孩子會在晚間參加博幼基金會的課輔,加強學科能力。
他們通常在五點半回到育幼院,院內有安排一段唸玫瑰經的時間,藉由這樣的操作方式讓孩子沉澱一下心情與思緒。
六點吃晚餐,晚飯後會有課程,跟不上學校課業的孩子或是對學習有障礙的孩子,可以利用額外的課程來加強學校課業的進度。通常小學生在九點會上床休息睡覺,而大一點的國中生課業比較重會在十點睡覺。
對育幼院的孩子來說,身心的平靜和安定感是很重要的,這能夠提升他們學習的效率。
課本外的遊樂
相信不論是哪裡的小朋友,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校外教學,可以到外地遠足,認識這個世界!
聖方濟育幼院的老師曾經帶著3~5歲的小小朋友到後龍火車站"校外"教學、看火車。站務人員會告訴他們月台最好觀看的位置,有時火車司機也會鳴笛跟孩子打招呼,對小孩來說看火車是一個新奇有趣的體驗,飛速穿越的火車,交錯上下的行人都是火車站裡日常的風景。
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們,在假日也有街舞社、mv舞與廚師營,讓孩子發展各自的興趣,也會到苗栗高鐵站附近去看客家圓樓、閩南書院。
另外,最近也有「第二故鄉」的專案,目的是要讓苗栗成為這些孩子們的第二故鄉,對於苗栗建立歸屬的情感,除了帶他們認識街訪鄰居,也安排讓他們苗栗通霄的農場體驗農耕生活,藉由園藝治療身心,瞭解土地上的作物,結合社會問題食品安全。
然而,遊樂也會結合日常的家規,守規矩的孩子會得到乖寶寶貼紙,累積後可以換一次外食的機會,可能是到育幼院附近的Coco飲料店,點一杯自己愛喝的飲料,或者在週日到附近的後龍夜市買一份小吃,平日都吃育幼院廚房固定的三餐,外食的機會不多,藉由獎勵制度,能讓孩子體驗不同的飲食。
除了飲食的獎勵,大一點的孩子也能到新竹市區買衣服,培養金錢的觀念和「選擇」,通常孩子的衣服是外界善心人士捐助,而有買衣服的機會。
讓孩子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未來,孩子們將面臨更多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就必須為自己人生做出選擇,而這種選擇的能力,就從日常的小事開始練習起。
暖暖的日常
日常的食衣住行是我們的生活所需,如果我們心有餘力,能把日常的資源分享給在育幼院需要的孩子們,那會是一件美事。
在採訪時,我問到白小姐之前有看過育幼院的網站,其中物資需求最多的是水果,但我不太瞭解為什麼。
「水果中豐富的營養是成長中的孩子每日必須的」
白小姐回答,她說,水果會成為1歲多小小孩的副食品,且水果有很多好處:像是蕃茄,能當水果也能入菜,且多吃水果能讓壓力大的孩子舒壓。
如果在生活中有什麼多餘的物資,能上聖方濟的官網看看他們的願望清單。
每年12月桃竹苗地區的聯合勸募活動,也是聖方濟能繼續下去的重要來源,看到踩街活動與愛心攤位,都能熱烈參與喔,12月的寒冬也能因為愛心而變得暖暖的,人與人之間真心的交流與互助,就是最平凡偉大的日常生活。
(圖片來自「聖方濟育幼院」、「聖方濟兒福專員」fb專頁)
聖方濟兒福專員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franciskids/?fref=ts
聖方濟育幼院官網:http://www.st-francis.org.tw/index.html